fbpx
Search and Hit Enter

【姊妹淘專欄】婚外信行為—不要錢的,最貴

婚外信行為—不要錢的,最貴

 

很少看到令我點頭稱讚的slogan,《婚外信行為》在DM上抖露了全天下男人的心聲:
「男人,只有兩種,偷情的跟想偷情的。」

 

外遇當然不是每段婚姻的過程,但卻是許多男女其實都碰觸過的的選項。

《婚外信行為》是一齣九年前的屏風大戲,九年來,我們不時看著社會版上演各式要錢的與不要錢的外遇戲碼,從早年報紙到現在的週刊封面,似乎此起彼落呼應著這戲。

不知道為何,一直都是以觀眾自居的我,看了《婚外信行為》之後,竟需要一段時間消化才有辦法整理出想法,後來自己分析起來,大概是一種「震撼」吧。

我所熟知與自己演過的情節,都是出於「愛」,而這部戲很顯然其實是社會上另一種「出於性」的真實感,讓我有種被打動的哀傷,也有種非常非常不熟悉。

《婚外信行為》裡頭有一段超乎妄想的狂想出軌,在編劇巧妙安排下,一開始我以為是真實的情節,充滿佩服,仔細入戲後,才明白原來是一段居家男人的外遇狂想曲;狂想曲的一組演員力道用得剛好,充滿默契讓我忍不住笑,真的很精彩。

精彩到不禁想起我們每個身體裡也許都那一點叛逆的血液,和靈魂裡狂想的極限,有時其實是躍躍欲試的。

只能說,「還沒有」或「應該不會」有勇氣嘗試的,在《婚外信行為》中倒是被演得淋漓盡致了。

此刻,突然能理解編劇當年為何創作(據言是因為此生外遇無望,所以借這方式來盡一份外遇之心)。

 

最後,就像那群這些可能都想過或考慮過而沒有行動,又深黯人性者,很明白地點出了:
「什麼都不要的,最可怕。」

一開始說什麼都不要的女人,拍了實鏡A片外加哭鬧,最後毀了男人的婚姻,也毀了自己對幸福的追求。

總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要的人,原來要的最多:因為,嫉妒和不安會使一個人恐懼,而恐懼會逼人跳牆。

於是,我想起父親的一句名言:「不要錢的,最貴。」

 

婚外信行為—不要錢的,最貴

 

 

話說《婚外信行為》這個新版本與九年前除了演員不同,導演也不一樣,這回的女導演加入了女性的內心反應,使得裡頭即使沒有遭遇過的我,也有一種身為女性,不得不點頭又不得不掉下一滴淚的感受。

此劇裡的笑點令人捧腹,哭點也好多,尤其自己也單親養大孩子,就特別對裡頭的幾段親情頗有同感。

我們大多經歷不是很會表達感情的父母,甚至多少都有一些童年的陰影,但,我們要把那些東西帶給孩子,繼續把不會表達遺傳去下一代,還是我們從此要改變自己,扭轉奇蹟?

因為我們小時候都有討厭的大人,長大以後,我們更不應該變成同樣令我們討厭的大人;因為我們小時候都有陰影,我們更要用正面的態度去愛—

這是我對《婚外信行為》,深深覺得看過的人都會更警惕之處。

我不是癡迷舞台劇的人,也不懂太多艱深的東西,但看著看著《婚外信行為》,如此寫實痛楚又奇妙充滿幽默的戲碼,我感覺自己更珍惜人生不易但單純的美好。

真的,我覺得,片中沒有寫出來與演出來的「信任」和「愛」,就是此劇最要表達的意念了。

而我們人,有時都需要一些刺激來提醒與省發自己。

 

本文同步刊登於姊妹淘網站

 

 

2 Comments

〓留言吧|Leave something